在两件看上去相差无几的两个大陶瓷坛子面前我们驻足良久后不禁发问:怎么能说它们宋元有别呢?这时在一旁缄默不语的张宗光才字字珠玑地说出了诸如“宋流元不流”的一套鉴赏道理来…… 博古架上一个韵致十足的三彩瓜棱形瓶子引起了我们的主意,张宗光告诉我们:那时博山窑的元代烧造!老实说,当时真是一阵惊诧与狂喜的情绪冲击着我,因为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元代家乡竟有如此之精美的创造!
世人都知道,张宗光是集收藏家兼企业家于一身的。可是醉心于收藏历史的张宗光,在其古典情节的怂恿下,硬是将现实的生产活动变成了明天古董的打造!他指着办公室墙上那块“红木家具之乡”的牌子说:“我不能辜负了这块牌子;我更不能辱没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红木文化!”
人们常说职业是用来养家糊口的,而钟情于为之燃烧生命的则被称之为事业。如果两者能实现完美的统一和结合,则是世上**幸福的人生。我们眼前这位身体健硕、满脸憨厚的中年人做到了这一点。
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的淄川区西河镇,在几十年前**算得上是穷乡僻壤。从十五、六岁下学之后先是在山窝窝里跟着父辈当石匠,尔后又自己学着做木匠的张宗光,在几十年后,硬是将当初这种纯粹是为了糊口的笨重的劳累活,提升到了一个让世人吃惊不浅的艺术境界!
在家具制作上早已是个能工巧匠的张宗光,对于明清各式古典家具从结构到榫卯、从图案到风格都稔熟于心,他不能容忍红木家具制作上的任何一点荒疏之举。他决心让今天的精心打造变成明天的古董,让从他手中出去的家具象模象样的留传百代。有良好信誉而积累起来的可观财富,又为实现这位收藏家的抱负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所以在张宗光那里你会见到许多令人神往但又绝不熟悉的各色红木家具,因为那是对明清稀有家具、乃至皇室家具的精心仿造。今天谁又会说清三代仿明宣德的青花瓷器没有价值呢?
张宗光清醒地认识到:当东方人试图找到更开放的精神时,西方人却在返回,寻觅被遗落的古典;当东方人大批涌入城市、追求都市刺激,西方人却在返回相见,亲吻绿色的自然;当东方人热衷于化纤、塑料、树脂等人为材料制成的漂亮物品时,西方人重新亲近于木头、棉布、陶土、皮革的原始的材质…… 张宗光说:“泰戈尔有两句诗:鸟儿愿为一团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我们应该在这激进的东方与返回的西方之间架一座桥,这座桥就是文化和艺术。”
有位学者这样说: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派场者,露小气象。张宗光确是这样一个不讲派场、朴实无华、至今布衣淡饭的人。
下一条:买对不要怕买贵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